寒露是什么意思?(寒露名字的含义是什么)
寒露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关于寒露的谚语还有:“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已带寒意,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温差变化。从洁白晶莹的露气转为寒冷欲凝,生动地反映出气温的不断下降。随着寒气增长,万物也逐渐萧瑟。
寒露节气之后,天气渐冷,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减少,空气趋于干燥,人体同样缺少水分。既要保暖,又要注意秋燥对健康的影响,谨防伤肺伤胃。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作息无常。
寒露一过,天气进一步转凉,这时人们要注意添衣加被了,但也不能穿太多。因为秋凉中始终存有伏暑的余热,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提高皮肤和鼻黏膜的耐寒力。这个时候可进行一些适当的温补。
深秋时节,要特别重视*调养。秋季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的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对身心健康很重要。
寒露,顾名思义,即指这个时节,地面的露水较以前更冷,天气开始转凉,标志着秋天从凉爽向寒冷过渡。有谚语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提醒大家不要继续穿凉鞋了,要适当添衣,做好保暖工作。
寒露名字的含义是什么
寒露重阳节的“赏菊”、喝菊花酒的习俗由来已久。在万物凋零时节,菊花却正值盛开,争奇斗艳,自成秋日里的一道亮丽景观。而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古称“长寿酒”,陶渊明有诗曰“菊花酿酒可延年,两鬓丝丝绕鹤发”。这种长寿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其味清凉甜美。
谚语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就要注意身体保暖,尤其是脚部的保暖。可以每晚在入睡前泡20分钟左右的热水脚。饮食上侧重食用偏温性的食物,以补充体内消耗的阳气。也可根据个人体质选些有相应*的食物适量进补,储备能量。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条件许可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寒露节后天高云淡,湛蓝澄澈,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人登高习俗更盛,邀约亲朋,登高望远。景山公园、香山、八大处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吸引众多的游人。
在我国南方,这个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可赏花,流行吃螃蟹、钓鱼。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正式进入寒露节气,空气也开始变得干燥起来,即便秋季偶尔的台风过境带来短暂的降雨也不能明显缓解秋燥的环境,反而更让秋凉时节“凉燥”的威力加大。寒露节后,已是深秋,正是人体阳气收敛、*潜藏于内之时。此时最需要保养*,加强饮食调养。
寒露的深层意义
寒露以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在此时要进行一定的食补。寒露节气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中老年人和*病患者应多吃些莲子、山药、红枣、鸭、鱼、肉等食品。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冬瓜、胡萝卜、藕、银耳等及豆类、海带、菌类、紫菜等。
秋季要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之物,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体质较弱、肝*亏虚和肠胃不强者可多享受“粥”到服务。
寒露,是秋刀鱼最肥美的时候,在寒露时节推荐蒸豆豉秋刀鱼。秋刀鱼不仅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还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EPA和DHA等不饱和脂肪酸,它们有抑制高血压、*硬化的作用。锅内放少量油,将葱、姜、蒜、辣椒、豆豉入锅爆香后淋在鱼上,再放上胡椒粉、酱油、料酒、盐,蒸约6分钟至熟即可。
寒露后可适当进行温补,多吃些羊、牛、鸡肉,但更要讲究滋阴润燥,豆浆、酸梅汤、蜂蜜、银耳、西洋参都是很好的养阴食材。需要谨记,寒露后的秋季温补要适量,不可过分,否则会出现上火、烦躁、*、失眠、便血、流鼻血等*,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