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与多尔衮(其实皇太极更爱大玉儿)
孝庄与多尔衮
根据《清史稿》记载,多尔衮死后不久,顺治帝就向朝内朝外宣布了多尔衮犯下的罪行,他不但撤销了多尔衮的封号,还撤去了多尔衮的庙享,挖了多尔衮的坟。对于顺治帝对多尔衮的挖坟掘尸之举,孝庄太后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
对顺治帝来说,多尔衮在世时经常私自批阅奏章,早就应该好好敲打一番了。对孝庄太后来说,多尔衮先是把他的母亲搬进太庙,之后又追封自己的大福晋为义皇后,对她这个太后也是没放在眼里。
从皇叔父摄政王升级到皇父摄政王的过程中,多尔衮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越权之事。见到皇帝,多尔衮不再跪拜行礼。出行的仪仗队、王府的乐队以及护卫的数量规模,多尔衮也要安排地和顺治帝的差不多。孝庄太后是顺治帝的亲妈,见到多尔衮一再地僭越,无视亲生儿子的皇帝尊严,孝庄太后自然生气。
多尔衮去世之后,被他压制的两黄旗的贵族地位逐渐恢复,曾经受他伤害的两红旗的贵族地位也逐渐被提升。见到如此情况,两白旗的苏克萨哈等人为了自保,向皇帝和太后诬陷多尔衮用龙袍下葬。济尔哈朗以及满达海等两蓝旗、两红旗的贵族也趁机对死去的多尔衮进行攻击,向皇帝上疏,直言多尔衮犯下的诸多罪过。
只可惜,清朝初期实在是太缺少人才了,为了继续加强对明朝残余势力以及农民起义军的军事攻击,顺治帝只好不断地将多尔衮等旗主派出去做将领,对付清朝的政敌。在顺治年间,多尔衮曾经以大将军的身份攻取过浑源,征讨过喀尔喀二楚呼尔,多次征讨大同。
其实皇太极更爱大玉儿
当时,为了争取汉族百姓的支持,顺治帝设置满洲司业、助教,力促满蒙贵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对于尽量阻止投充*变成奴隶,顺治帝还曾经下令不许包衣私自收下投充*。为了让清朝的统治更稳固,顺治帝对汉族百姓表现的态度显然是有些亲和的。
在主动接近汉族百姓这一点上,孝庄太后和顺治帝的态度是一致的。在做太皇太后的时候,孝庄就曾经告诫康熙帝,不要让士兵劫掠百姓。可见,孝庄太后和顺治不约而同,都想用亲民的方式稳定政局。
另外,据说皇太极去世的突然,大儿子豪格与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成为皇位的强力竞争对手。而经过多方博弈和孝庄太后的巨大“付出”,最终二人放弃争夺,由皇太极的第九子,孝庄的亲儿子福临继承大统。而从继承大统之前,到坐稳皇位,孝庄为了儿子,只能依靠多尔衮。从此角度看,多尔衮对母子落井下石,而等他死后,孝庄也没放过他,爱恨情仇间,也映射了帝王家的难言之隐。
作为清朝有名的女政治家,孝庄太后十分痛恨。多尔衮一生,虽然屡建奇功,但是经常和顺治帝作对。即便是一力为多尔衮*的乾隆帝,对多尔衮的评价里,也少不了自专二字。
清朝初期,由八旗旗主、皇家宗室为核心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清朝的民事、军事和行政等方面的指令进行推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八旗之间如果动荡不安,会对整个清朝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
多尔衮用一生告诉我们什么
起初,在刚刚做摄政王的时候,多尔衮也曾发挥过群臣表率的作用。阿达礼等人劝说多尔衮称帝,多尔衮为表示大公无私,立刻奏请皇帝除掉了他们。为了让顺治赶快掌握*,稳定中原,多尔衮更是积极带领大臣们劝进。如果多尔衮能够一直保持低调的话,他的结局应该不至于太糟。
一个又一个军功建立之后,多尔衮的野心也在一点点膨胀。对顺治这个侄子,多尔衮渐渐失去了分寸感。在顺治帝做皇帝的第三年,多尔衮就以取用钤印麻烦为由,把顺治帝的专用玉玺拿到了自己的王府。擅自挪用皇帝用印,放在哪个朝代都是大罪。
他曾经颁布过剃发令,使得许多百姓因为头发被杀或者自尽。面对着汉族百姓,他的弟弟多铎曾经在扬州大肆屠杀,在这一问题上,身为两白旗旗主的多尔衮难辞其咎。面对汉族百姓,他的逃人法等措施都太过严苛,汉族奴隶如果被官兵抓到,就会挨上一百鞭子,然后继续做奴隶。这样的摄政王,只能导致民怨越来越沸腾。为了彻底摆脱多尔衮的弊政,对于孝庄太后和顺治帝来说,比较好的办法只能是清算多尔衮。
总而言之,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做了太多僭越之事,他的种种举措对清朝的统治以及八旗内部,留下了太多隐患。再加上其他导火索,多尔衮引起孝庄太后的痛恨。当痛恨的炸弹被点燃时,多尔衮受到死后清算。
肃亲王豪格,在征讨四川方面为清朝立下了大功,但是仅仅因为与多尔衮之间有矛盾,就被迫害而死,他的福晋也被多尔衮收入府中,此后两黄旗贵族的地位因多尔衮大大下降。除了镶蓝旗、两黄旗之外,两红旗也并不喜欢多尔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