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姓家奴是什么意思(三姓家奴的讽刺作用)
三姓家奴是什么意思
家奴。贬低之语,义子虽名义为子,却跟养子不同,并无家庭财产继承权。演义里以此讽刺吕布虽为义子,但实际说白了还是董卓家的臣子,不过区区家臣,不过名义上好听罢了,终究是为他人做嫁妆。而用家奴代替家臣或者臣子,以示对吕布几认义父和从贼的不屑与蔑视。
当年冯玉祥前后八次起义,推到了满清,又在护国运动中推倒了袁世凯,后面武穴停兵又倒了段祺瑞,*政变弄倒了吴佩孚,后面又拉郭松林的时候倒了张作霖,五原誓师倒了北洋*等等,到最后还倒蒋介石。即便是这样也仅仅只是被称为“倒戈家俊”而已,并非是几姓家奴。
由此三姓家奴的形象就深入到了每一个人的心中。到了现在,这个词还会讽刺那些认为有钱就是爸爸,有奶便是妈妈的人。对那些随意受权势支配,无道道德操守底线,没有自主意识的人形容为“三姓家奴”。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当中,吕布最先是丁原的义子。后来董卓用赤兔马来引诱吕布,吕布一时贪念心起,直接杀死了自己的义父丁原。这事情之后又认董卓为义父。到了后来,王司徒以自己的义女貂蝉为诱饵,迫使吕布杀死了自己的第二个义父董卓。
三姓家奴的讽刺作用
虽然说吕布是董卓的义子,但是事实上,吕布其实就是董卓手底下的臣子和跟班而已,说是义子只不贵是名义上比较好听罢了,终究还是给其他人做了假装。用“家奴”来代替家臣或是臣子,以表示对吕布几认义父和顺从贼子的不屑一顾和蔑视。“三姓家奴”以此便是这样得来的。因而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上有着很多次叛变,但也仅仅只是被嘲笑,而从来不会扣一顶几姓家奴的帽子,而吕布就不一样了,极具针对性的讽刺意味。
第二句是张飞说的"三姓家奴",三姓家奴就是指一个人不仁不义,像是墙头草,也是用来特指吕布的。吕布曾经人董卓、丁原做自己的义父,但是最后却因为自己的利益杀害他们,虽然他们也并不是好人,但是在道德上就是不符合的,也是因此被世人们争议。吕布本来就是武艺高强之人,这可能是算他一生唯一的污点,一般人都不敢提到这件事,而张飞却当中骂他,用来激怒吕布,也是因此张飞能够与吕布战上一百回合。
最后一句是诸葛亮说的"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之人",这句话是当时诸葛亮带兵北伐的时候遇到王朗时所说的,当时王朗想要劝退诸葛亮,却没想到诸葛亮不但不听还对王朗进行了一顿教育,最后一句"厚颜*"说完之后王朗听了也是突然急火攻心,被诸葛亮的一番言论气死了。这句话在当时是非常讽刺的,不过现在也有很多网友将此当做是一句玩笑话在说。
这一切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末年,当时的局势动荡不安,英雄辈出。曹操为了强化自身势力,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其中之一便是设立了“三姓家奴”。这三姓家奴,分别是吕布的祖先吕公、陈宫的祖先陈珪以及张让的祖先张温。
三姓家奴下一句
这一段历史描绘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局势,人们在乱世中为生存而奋斗,家族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三姓家奴的存在,让人们看到了当时政治黑暗的一面,也让英雄豪杰在这个乱世中展现出了不同的个性和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看,张飞骂吕布为“三姓家奴”也折射出他对于正直、自由的向往。张飞作为义士,他对于曹操统治下这种不公平、专制的制度自然是心生厌恶。在这个语境下,以“三姓家奴”为耻辱标签,实际上是张飞对于曹操及其手下的负面评价,同时也是对于吕布选择效忠曹操的讽刺。
总的来说,张飞骂吕布为“三姓家奴”这一历史描写,不仅揭示了曹操统治下的黑暗面,更反映了乱世中英雄豪杰的命运抉择。这段历史作为中国文学经典的一部分,通过对吕布家族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特殊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英雄在历史长河中的坎坷命运。
张飞这一称呼,既是对吕布的讥讽,更是对那个动荡时期社会制度黑暗一面的揭露。曹操将人当作私人财产,将家族视为自己的附庸,这种行为在历史上并非孤例,但通过张飞的口中,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人们对这种奴隶制度的反感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