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职位一览表)
锦衣卫指挥使
今闲住臣骆养性谨奏「为申明臣功以明心迹事」臣于四月三十日流贼起身之后,臣率领义兵保守城池,缉拿余贼,围护仓廒,城内得安。五月初一日,闻清朝大兵至,臣于初二日早即传官旗百姓,开门献城,出郊迎接叔父摄政王驾。臣率领锦衣卫官校齐备驾仪,伺候叔父
陞殿,臣当即投诚面见。彼时百官俱危疑潜避,臣再四招徕,始行云集。凡朝仪政事,及收张民心之道,无不与满洲内院细心讲明。迺时天津,人心不安,盗贼蜂起,叔父摄政王委臣总督。臣赴任之后,收集海舟,招抚土寇,安神流寓,惠通商贾,肆月以来,心力竭尽,臣之此心,不过意欲附名■■诸臣之末耳。臣托为
南来,臣该兵部咨文到,臣奉内院传令旨,将南来跟随人役截留静海,此臣之责任也。臣奉法惟谨,小心太过,恐有跦虞。臣罪滋大,臣亲往
而随着明朝的不断发展,锦衣卫指挥使所负责的事务,也一变再变,最初是专门负责皇帝的出行仪仗,即众所周知的“仪鸾司”,掌卤薄,也就是仪仗队,所以此时的锦衣卫指挥使权力有限,所负责的事务也仅限与皇帝出行有关的事务。
这一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指挥使的职务,可以世袭,比如文献里提到的万通,在他百年之后,他的子孙可以接替他,继续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也就是所谓的“子袭父职”,这种情况纵观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
锦衣卫职位一览表
但是在洪武年间,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对锦衣卫整个机构进行了改组,锦衣卫作为皇帝亲军,直接绕过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赋予其司法职能,由此成为了一个监察机构,几乎是一夜之间,锦衣卫指挥使的权力呈倍数扩大,从此多了两项职责:
《明史·卷一百三十五》:子骧,管军千户,积功擢亲军指挥佥(qiān)事。从定中原,进指挥使。滕州段士雄反,骧讨平之。捕倭浙东,斩获多,擢都督佥事,见亲任,尝掌锦衣卫事,典诏狱。后坐胡惟庸*死。
直到朱棣上台,由于其特殊的上位身份与背景,锦衣卫被重新启用,恢复了所有权力,再次被赋予了司法监察的职能,而锦衣卫指挥使的权力,迎来了自洪武年间以后的第二次巅峰。
如上,就是任命锦衣卫指挥使的三种选择,一般情况下,是以第二种居多,因为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与朱棣曾戎马多年外,其他但凡设立过锦衣卫的皇帝,对外征战的时间都不如这两位皇帝长,因此也就没有像毛骧这一类从征多年,共同出生入死多次的死忠将领。
一是曾随皇帝征战的部下,如在皇帝打江山时,便陪同皇帝身边的将领,几度出生入死,已经证明了自身坚定不移的忠诚。如朱元璋执政之初,担任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的毛骧(xiāng),曾是亲军指挥,随朱元璋征战多年,为朱元璋平定中原立下汗马之功,后来朱元璋成立锦衣卫,便将其提升为锦衣卫最高长官,此人更是制造了明初第一大案:胡惟庸案。
锦衣卫飞鱼服颜色等级
三则是皇亲国戚,这一类,因与皇帝本人有血缘上的关系,所以有一定的信任基础,而皇亲国戚一般在宫中也要身*务,因此也出现过由皇亲国戚担任锦衣卫指挥使的情况,如成化年间的万通,便以“皇贵妃内弟”,也就是皇帝小舅子的身份,被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使。
《明太宗实录·卷十八》:上谕兵部臣曰:“从朕平内难将士已论功升赏,朕念平九门者,其功最先且难,可再升一级,功小不在升例者,亦升一级颜津为锦衣卫指挥使。”
而这一次任命的原因,是这几人原本都是锦衣卫,长年忠心耿耿侍奉明宣宗,深得明宣宗宠信,后来想要论功封赏,结果发现功劳品级都差不多,明宣宗就干脆首开历史先河,直接把这七个人,全都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使。
二是太平时期,日夜侍卫皇帝左右,因长期的相处而深得皇帝信任,由此升迁为锦衣卫指挥使,如永乐年间由禁军虎贲左卫,升迁为锦衣卫指挥使的颜津,便是长达数年保护燕王朱棣,因此朱棣坐上皇位没多久,也就是永乐元年的三月,对麾下功臣论功行赏,便将颜津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