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地图精确到城池(一张图看懂三国地图)
东汉末年地图精确到城池
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自汉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
三国时期地图: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亡国前夕,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国计,为45年),这段时间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战。
东汉十三州包括:司州(司隶校尉部),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先设雍州,后改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
从本义上看,汉地最初是指汉朝的疆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汉族聚居区的代名词。有人曾形容这一带为“汉地九州”。所以到了明朝,这个王朝的主要管辖范围达到了东北的日本海和大兴安岭,之后逐渐缩小到辽河流域。
与现在的地图相比,三国时期的领土范围相对较小,因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交通条件限制了领土扩张。地形地貌:三国时期的地图地形地貌与现在的地图相比,存在一些差异。
一张图看懂三国地图
汉武帝继位后,在其前四十年(公元前140—前100)内不断向外扩展疆土。北方疆域的开拓。公元前127年汉将卫青出击匈奴,收复了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还收复了河南地。北边疆界达阴山以北。置河西四郡。
东汉末年地图如下:东汉末年这段时间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战。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汉朝末年的世界地图就是东汉末年的世界地图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为前汉。
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司隶州东汉州名。亦称司隶校尉部。东汉时辖郡七,县一百零六。治所,即州行政机构所在地,在洛阳县。洛阳故城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
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曾为刘表的据点。208年起归属曹操。219年,曹仁死守樊城,挡住关羽的水攻。寿春(今安徽省寿县)逃离南阳的袁术以此地为据点。197年,袁术僭称帝位,建都与此。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原名许。
东汉十三州郡超清地图
东汉末年全国十三个州:司隶、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并州、交州,幽州。这13个州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州下面是县,县下面是乡,乡下面是亭。
九州原本是中国古代的代称,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先秦的典籍中。据《尚书·禹贡》中的记载,九州分为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雍州、梁州等九个地区。从汉朝以后,华夏的地域与九州等同,称为汉地九州。
东汉末年州郡图如下:东汉十三州包括:司州(司隶校尉部),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先设雍州,后改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
刚好我是名三国迷,刚好我又是一个地图迷,刚好我下了电子版的历史地图集,注意查收我的邮件:616756877这张是我自己画的。
两宋时代的地图,两者的差别不大,最主要的差别就是顾版没有画出游牧民族的北部边界线。北宋南宋元朝的地图,顾版的北部边界就在贝加尔湖以北一带,而谭其骧版本的却画到了北冰洋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