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是哪个朝代的(李绅《悯农》其一)
李绅是哪个朝代的
胡震亨《唐音癸签》:李公垂《追昔游诗》,大是宦梦难醒;然其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李绅的散文皆篇幅短小、言辞简洁。其赋句式富于变化,以散行之气书骈俪之词,展现骈文散化的特点,其《寒松赋》受古文运动影响,摆脱了声律辞藻拘束,情感流露自然,语言无有赘述;其公牍文多涉典故,运用得当,不偏僻,不晦涩;其杂记工于描写但无深厚情感,纯粹记事写景之作,不能打动人心;其碑铭强烈渗透个人情感,娓娓道来,拉家常一般;其序仅《追昔游集序》一篇,情感外露,在写情感方面较为客观。
833年,李德裕被任命为宰相,李绅立即被提拔为检校左常侍、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之后又担任河南尹、宣武节度使等重要职务。840年,唐武宗即位,李德裕再度受到重用。李绅先是被任命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知淮南节度大使事,接着入朝担任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中书侍郎,很快就成为了唐朝的宰相,还被封为赵国公。
《四库全书总目》:绅与李德裕、元稹号“三俊”。白居易亦有“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句。今观此集,音节晖缓,似不能与同时诸人角争强弱。然舂容恬雅,无雕琢细碎之习,其格究在晚唐诸人刻划纤巧之上也。
李绅《悯农》其一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李绅在朝中担任了四年的宰相,因身体原因,“足缓不任朝谒”,于844年向唐武宗提出辞职。唐武宗同意了李绅的请求,“以检校右仆射平章事,复节度淮南”。846年,李绅病死于扬州,终年75岁。唐武宗闻讯,下旨对李绅进行追赠,“赠太尉,谥文肃”。不过,在唐武宗死后,李绅被削去官爵,他的子孙也被禁止做官。
李绅出身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李敬玄在唐高宗时期出任过宰相,祖父、父亲都担任过县令。六岁的李绅就失去了父亲,是在母亲卢氏的教育下长大的,别看他身材矮小,却博学多才,特别擅长写诗。李绅在年轻时,对社会底层非常关注,在798年左右写下了两首《悯农》诗。806年,李绅考中了进士,不过他的仕途并不顺利。
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李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李绅,字公垂,他是唐朝时期的诗人,李绅在仕途上,可以说是平步青云。可是他并不是一个清官,但是他的《悯农二首》,铸为格言,至今传诵不衰,为人们所熟知。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李绅是贪财的大臣吗
李绅六岁丧父,随母迁居无锡。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第,补国子助教,历任刺史、淮南节度使、中书侍郎、右仆射、门下侍郎、司空公等职,册封赵国公。元和十五年(820年),卷入牛李*争,为李(德裕)*重要人物。
宋育仁《三唐诗品》:五言其源出于谢惠连,惟炼蓄未深,时多泛滥;七言托体初唐,加以纵横,格律已疏,颇嫌墨障。长歌则《苏台》一篇,短歌则《莺莺》一曲,容姿朗秀,顾盼生情。里谣七字,古风五言,不减张、王,渊然足讽。
刘禹锡当即写了一首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指的就是李绅,对于这样奢华的场面,他已经见怪不怪了,可是却让刘禹锡肝肠寸断!由此可见,此时的李绅已经成为一个花天酒地、生活奢侈的*,再也不是那个同情百姓的青年了。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背诵,恐怕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中流传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