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打雷打闪是什么征兆(冬天打雷民间有什么说法)
冬天打雷打闪是什么征兆
棺材下葬后,上方会有相应的凸起的坟头,以方便于日后的祭拜,也是对死者的尊重。而新埋的坟头通常都是黄土颜色。冬月打雷,黄土新坟多,说明如果冬天打雷的话,可能导致死的人比较多。
雷电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形成雷雨云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空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湿空气上升的动力,空气要能产生剧烈的对流运动。春夏季节,由于受南方暖湿气流影响,空气潮湿,同时太阳辐射强烈,近地面空气不断受热而上升,上层的冷空气下沉,易形成强烈对流,所以多雷雨,降冰雹。
“冬月打雷黄土堆”意思就是说冬月打雷,黄土新坟多。大家都知道,在过去,尤其是农村地区,都讲究土葬,入土为安。亲人过世,家人们为其举行了葬礼后,很快就将遗体装殓在棺材里下葬。
民间有谚语常说:“冬日打雷,遍地是贼”;“冬月打雷黄土堆“;“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骨堆”;“冬雷震动,万物不成,虫不藏,常兵起”;“冬至日雷,天下大兵,盗贼横行”等等。可以说,在民间关于冬天打雷的说法,往往都是不吉利的。
“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骨堆”也是类似的意思,就是说冬天正月或二月打雷的话,*比较多,人骨堆成了山,牛骨也堆成了山。
冬天打雷民间有什么说法
“冬雷震动,万物不成,虫不藏,常兵起”、“冬至日雷,天下大兵,盗贼横行”,其意思也基本相同,是指冬天打雷的话,来年自然万物就难生难长,如果粮食欠收,老百姓吃不饱,饥荒不断,社会就会大乱,盗贼横行,兵家之战可能常有发生。
打雷是夏季比较常见的现象,到了秋冬时节,就比较少出现了。但这并不代表出现了就是种奇怪的现象。其实,冬季出现打雷,是比较正常的现象,是可以通过科学来解释的。冬季打雷说明空气湿度大,容易形成雨雪,故有“冬天打雷雷打雪”之说。
冬季气候是比较干燥的。尤其北方的冬季,寒冷而干燥,打雷现象几乎不会出现。但是,南方地区就不同了,南方冬季气候是相对温暖和潮湿的。当冷空气南下的时候,由于地面温度比较高,气流抬升,冷空气下沉,便形成了对流。所以,南方地区冬季出现打雷也是正常的。不过,冬季我国光照热度普遍偏少,地面将暖湿气流抬升的动力不足,即便水汽够足,也很难出现对流。
古时有人认为,立冬时如果打雷,表示天气会转暖,春天即将来临。实际上,冬天出现打雷的现象意味着气温会很低,这一年的冰雪天气频繁,牲口可能会被冻死。
古人还认为,秋天之后出现打雷的现象会有大量盗贼出现。冬天打雷则是因为皇帝不能勤政为民,滥用刑法,导致洪水和地震频发,盗贼猖獗。因此,古代*留下了许多关于冬天打雷不祥的警示谚语。
民间十二个月打雷顺口溜
中国老百姓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即冬天如果出现打雷的情况,会给牲口带来灾难,他们称之为“雷打冬”。这种说法源于冬天打雷意味着暖湿气流活动频繁,冷气流也很强劲,导致空气湿冷,经常下雪。这种多变的气候对家畜来说很难受,冻死的机率很大。
然而,在古代,由于科技落后,人们不了解气象学的原理,只是简单地将冬天出现打雷归咎于上天的警告,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汉代的玄学大师京房认为,冬天出现打雷现象是由于人们在春季和夏季杀害生命过多所致,是上天对人们的警告。如果不能及时改过,就会在冬天刮起暖风,导致虫害滋生、*蔓延。
但在其他时候,冬天的天气并不那么寒冷,暖湿气流很强劲。当北方偶尔出现强气流向南方移动时,暖湿气候会升高,对流会更加严重,出现雷雨天气,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雷打冬”。这只是一种气象现象,和人类的吉凶预兆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应该学科学、相信科学,这才是正确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