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武留胡节不辱的信息(苏武留胡节不辱是哪首诗)
关于苏武留胡节不辱的信息
苏武(前140年~前60年),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爱国英雄,民族英雄。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如果说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是大汉帝国军事上的最高荣誉,那么苏武的"北海牧羊、不屈使命"就是华夏民族的*支柱和民族信仰,是中华民族一直走到今天并延续到未来的崇高节操,是大汉民族永远生存发展的信念指导。
19年来,苏武一直带着那个系着耗牛尾巴的使者符节,这是唯一能证明苏武身份的证物,苏武不论是睡觉还是做事,符节始终寸步不离,与其说是符节,倒不如说这是苏武身上唯一值得依靠的信物了,这个来自故乡、来自自己所效忠的国家职务信物,成为苏武*上最大的寄托,苏武梦想着有朝一日还能回到长安,向着当初派他出使匈奴的汉武帝回复19年来的遭遇和述职。
苏武的性格无疑是刚烈的,虽然在整个事件中,苏武没有参与,但为了明志,苏武丝毫没犹豫,想以*谢国以示清白,要知道使者代表是国家,匈奴人想让苏武投降,但苏武并不想投降。
于是苏武就率领一百多人的使节团来到匈奴,在匈奴期间,匈奴内部发生了叛乱,一部分匈奴人和投降的*想挟制匈奴单于的母亲一起归顺汉朝,这些叛乱的匈奴人和*还与苏武的副手张胜产生了联系,想借助汉朝使者的力量,参与叛乱,结果叛乱失败,毫不知情的苏武受到牵连,整个汉朝使节团全部被匈奴扣押,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扣押就是19年。
苏武留胡节不辱是哪首诗
在持续百年的汉匈战争中,双方互相投降的将领数不胜数,比如匈奴浑邪王在河西之战中就投降了汉朝,而汉朝的骑都尉李陵在苏武被扣的第二年浚稽山之战也投降了匈奴,汉匈之间互相投降的将领并不少,也不乏名将,如果苏武投降了匈奴,这事也实属正常。
当白发苍苍、衣衫褴褛、满脸沧桑手持光秃秃的使者符节出现的苏武,回到魂牵梦萦的都城长安时,所有人都流下了*的泪水,19年的坚持,19年的磨难,换回了最终的如愿以偿,梦想实现,苏武认为是值得的。
但是苏武以死捍卫了自己的清白和国家的荣誉,作为大汉使者,苏武是称职的,合格的,作为大汉子民,苏武是崇高的,刚烈的。苏武这种对故国忠心的人才,匈奴人也想得到,所以不惜救活苏武,希望苏武能够投降。
19年来,苏武经历了友善,比如匈奴单于的弟弟送给苏武不少的牛羊和防寒物品,也遭遇了一系列的困难,比如苏武的牛羊被人全部偷走,同时还有匈奴不断派来劝降的使者,比如匈奴曾派出投降匈奴的李陵来劝降苏武,可是无论发生什么,苏武就是苏武,投降是不可能的,就连得知汉武帝去世的消息后,也没有动摇过苏武坚强的决心,苏武能做的,就是以一场大哭来表达对皇帝去世的悲痛,唯一能让苏武动心的就是什么时候能回到汉朝。
在一个冰天雪地的大草原上,茫茫白雪一望无际,天地之间只有苏武一个人,苏武就这样在北海牧羊一直牧了19年,19年来,苏武每天都是一个人放羊,一个人生活,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吃东西,连一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不说自然条件的恶劣,光是那种无边无际的空虚和落寞,时光流逝的缓慢,无人说话与交流的无聊,能让一个正常人发疯,可苏武就这么过了19年。
《苏武牧羊》古诗
苏武作为使者,即使被扣19年,仍然坚定不移地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19年如一日地坚持,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多大的磨难,支撑苏武坚强活下去的理由就是心中那份对国家、民族的信仰,对他所效忠的皇帝、*的交待。
很小的时候,曾经听过一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叫《苏武牧羊》,这首歌的开头是这么唱的: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心存汉社稷
苏武是当时西汉边境代郡的太守,因为父亲苏建的功劳而担任官职,汉武帝时期,苏武被任命为中郎将,作为使者出使匈奴,当时西汉与匈奴处于战争状态,经过西汉的大力打击之下,匈奴实力受损,也被迫对汉朝采取和解姿态,在匈奴新任单于即位时,汉武帝派出了以苏武为团长的使节团出使匈奴,目的是与匈奴暂时结好。
当你一步一步了解苏武的故事,就会禁不住泪流满面,就会激发心中无限的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就会明白原来这就是华夏民族的民族节操,是古人一直坚守,也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支柱。
匈奴人开始软硬兼施,先是在苏武面前斩杀参与谋反叛乱的人,威逼苏武投降,接着以*厚?、封王拜爵引诱苏武投降,可是无论匈奴人用何种方法,苏武就是不投降,前面苏武都已经*过了,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怎么可能投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