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赏析(富春山居图鉴赏论文1500字)

豆子7个月前 (09-17)精选百科281

富春山居图赏析

本书是“读懂中国画”丛书的又一部力作。作者以媒体人敏锐的视角,带领读者深入富春山水,既“远观其势”,又“近察其妙”,仔细品赏画卷中的每一处山石、林泉、草木、人物,认真探寻画面背后的文化和美学涵义,笔墨之妙、留白之韵、山水哲学、君子之树、沙洲的意象、孤山的意境、火殉的伤痕、弹幕的遗憾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得到了轻松有趣的解答。

富春山居图赏析(富春山居图鉴赏论文1500字)

点景人物在中国山水画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是天人合一,人物可以与山水造化相互映衬,深化画面意境。二是卧游山水,人物可以作为画家的虚拟替身,寄托画家的情感和理想。《富春山居图》中的人物就蕴含了上面两种意图。

《富春山居图》全卷共画有六座桥,其中《剩山图》上有两座桥,《无用师卷》上有四座桥。让我们先找到其中的一座桥,它在梁诗正书写的“鉴定”开头部分正下方。你有没有发觉,这座桥最为特殊。

《富春山居图》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一生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它在画坛上的地位与影响堪与书法界王羲之的《兰亭序》相媲美,被誉为“画中之兰亭”,这幅画作也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作。画卷不仅描绘了“天下独绝”的富春山水,更画出了千百年来中国文人“林泉之致”的道风神韵和隐逸情怀,为我们了解元代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富春山居图》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一生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作。画卷不仅描绘了“天下独绝”的富春山水“山川浑厚,草木华滋”,更画出了千百年来中国文人“林泉之致”的道风神韵和隐逸情怀,引发后代画家的集体超赞、竞相追摹,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大独特风景。

富春山居图鉴赏论文1500字

我们进一步细看这座桥。你注意到了吗,桥上面低垂的柳枝非常多,似乎是要遮挡点什么的意思。我们可以试着把桥右边低垂的柳枝移开一点。我的天呀,一位神秘人物悄然而出了!

这位神秘人物发髻盘顶,面朝左前方富春江,倚立桥上,左手似拿画纸,右手似执画笔。其形象仙风道骨,他不就是历经磨难,看透了生死的黄公望吗?

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曰:“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这位神秘人物正好呼应了这段叙述。如果我们的推论成立的话,这第九位人物或许就是中国古代绘画里隐藏得最深的画家自画像了。

《富春山居图》里黄公望画了八位人物,这是美术史上的传统看法。但现在我告诉你,拿着放大镜无数次地端详之后,我竟然发现了画卷里还隐藏着第九位神秘人物。事后得知,我的这项最新“考古成果”居然和一些专家学者的发现不谋而合。

说第九位人物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上图展示的已经形成共识的八位人物。从形象上看,这八位人物大概为高士、樵夫和渔父。详细解读这八位人物之前,我们不妨先一起找寻一下隐藏的第九位神秘人物。

中国山水画鉴赏500字

《富春山居图:画中之兰亭》是一册写给普通读者的原创美育通俗读本,也是河南美术出版社品牌图书“读懂中国画”丛书的第五个品种。该书秉承了“读懂中国画”品牌的精髓,以优质内容为写作根本,以深邃的山水画理论为创作依据,以深入浅出文学语言为表达方式,通过对国宝名画《富春山居图》妙趣横生又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普通读者看得清、读得懂这幅名画。

第三,桥桩部分被彻底烧毁。这是因为当年吴洪裕火殉画卷时,画作最下面一部分可能烧毁了,这个桥桩在重新装裱时估计不得不被裁剪掉了。

此图绘冈峦平列,寒林映带,山峰遥对,天空以朱砂点出一轮红日,生动地展现出雪山初晴的景象。通幅皆用水墨,唯太阳用鲜红色,构思颇为奇妙。黄公望竟能运用这种极其柔润的线条建构如此宏大的山石结构,并且使之稳固清晰。此图无款印,黄公望于卷首自识“余以遗景行”,说明《黄公望快雪时晴图》为黄公望所作。其中黄公望跋曰:“文梅公大书右军帖字,余以遗景行,当与真迹并行也。黄公望敬题。

此图写富春山一景。重峦叠嶂,逶迤起伏。山巅晓雾迷遮,若隐似现。山脚江岸相接,兀石环抱。坡上丛书槎枒,繁茂峥嵘。山径蜿蜒,盘伸幽谷。小桥茅屋,隐落山中。远处深涧,飞瀑簾掛,缓缓下泻。章法紧凑,用笔细秀圆润,山石略以渴笔勾皴,皴纹极少,笔意尤为简远,为大癡绘画风格之一。且以生纸作画,为元代画所罕见。款署「富春大岭图大癡为复孺画」。下钤「黄」、「大癡」、「一峰道人」朱文等印。

相关文章

曹操短歌行赏析(短歌行文学鉴赏)

曹操短歌行赏析(短歌行文学鉴赏)

曹操短歌行赏析 两诗珠联璧合,庄重典雅,内容深厚,感情充沛,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于浓郁的抒情意境中,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充分显示了其雄深雅健的诗品。 古题创作的两首诗。第一首...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