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双壁指的是(乐府双璧和乐府三绝)
乐府双壁指的是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中国南北朝期间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诉说女英雄木兰(后人称之为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
内容简介: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而死。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而死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乐府双璧指的是《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中最著名的两大代表作,是乐府诗的两颗璀璨的明珠。《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是汉朝献帝时期的作品,二者都是用来描写女性。
乐府双璧和乐府三绝
焦仲卿迫于母命,无奈只得劝说兰芝暂避娘家,待日后再设法接她回家。分手时两人盟誓,永不相负。谁知兰芝回到娘家后,趋炎附势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儿子。焦仲卿闻讯赶来,两人约定黄泉下相见,最后在太守儿子迎亲的那天,双双殉情而死。
《孔雀东南飞》原为民间歌曲,可能经过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故事叙述汉末建安年间,一个名叫刘兰芝的女子,美丽、善良、聪明而勤劳。她与焦仲卿结婚后,夫妻俩互敬互爱,感情深挚,不料偏执顽固的焦母却看她不顺眼,百般挑剔,并威逼焦仲卿将她驱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乐府双璧分别是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这两首诗歌都是叙事长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极高的艺术成就,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南北朝民歌双璧指的是
乐府,汉族古代民歌音乐。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所谓“乐府双璧”:即《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的合称,汉代古乐府民歌(汉乐府)中最著名的两大代表作。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汉代古乐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现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属安徽省)的一桩婚姻悲剧。
《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汉代古乐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现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