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苍海难为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苍海难为水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
曾经*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只希望余生能以修道来缓解对你的思念。
韦丛去世的时候,元稹因在外地当官,无法亲自前往。他没想到,这一别便永无相见之日。只恨上次告别之时没有再多看一眼。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在他的眼中,世界上只有韦丛最好。他哪怕流连花丛,也不过逢场作戏,心里真正想念的,却是他的妻,是他的韦丛。
时光那么浅,岁月那么短,无论季节如何转变,愿我们怀有一颗深情的心,用深情报以世界,世界必然报我们以情深。
早在战国末期的楚国,有一天楚怀王在梦中遇见了一个女子,说自己是巫山之女,楚怀王与此女子在梦中行云雨之欢。之后,巫山之女就打算走了。
夫人就说,我住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我早上可以幻化成朝云,晚上可以幻化成行雨。如果你看到朝云行雨的话就是我了。
初为*的韦丛,通情达理,任劳任怨,每天都是枯枝当柴,野菜充饥,与韦府相比,生活水平隔了十万八千里。但韦丛在清贫的环境中淡然处之。
终有弱水替沧海 再无相思寄巫山
一个诗人的人品与他的诗词实际上并不能划等号。写出《悯农》的李绅,实际上妻妾成群,非常奢靡和残暴。所以评价一个诗人的秉性要从他的生平事迹上来看。那么元稹真的是一个专情的人吗?
其实在韦丛之前,元稹就有一个初恋情人,叫做崔双文。这个女子也是元稹所著的笔记小说《崔莺莺》的女主人公,崔莺莺的原型。这件事情存在争议,不过争议并不大,基本上可以认为属实。之后元稹为什么抛弃了崔双文,选择了韦丛呢?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绝对是历史上最煽情的悼亡诗之一。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所写。其实不仅仅是这些,元稹还写过艺术价值更高的《遣悲怀三首》。然而《遣悲怀三首》中没有像“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样“唯美”的诗句,所以没有《离思五首》这样深入人心。从这些诗中仿佛可以看见元稹对亡妻韦丛的涓涓柔情。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汉族,唐朝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是唐朝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