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泥鳅养殖技术(泥鳅养殖前景和现状)
四川泥鳅养殖技术
一个池塘只能放置同一规格的泥鳅,5到6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养100-150尾,7到8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养50-80尾,如果鱼塘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在泥鳅放养期间,如果密度过小,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如果密度过大,溶氧量降低,对泥鳅的生长不利。下面,我们来看看泥鳅的日常管理都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在放养泥鳅苗前,要彻底清理池塘,对池塘进行消毒,可以提前20天用生石灰清理池塘,然后用增氧颗粒以及复合盐有效改善水质,清塘完毕后,要重新加水,可以在池子里种一些空心菜、藕、茭白、水葫芦、水花生,这样有利于改善水质和泥鳅躲避阳光。另外在可以在放养前10天往池塘里泼洒一些氨基酸肥,这样泥鳅喜欢吃的水生动植物会繁殖更快。
目前人工养殖泥鳅多用水泥池进行养殖,池塘条件要求:面积以2到3亩为好,水深50到60厘米,池底铺15到20厘米厚的肥泥等。而且在池塘选址上要考虑排灌、交通、阳光、水质等环境因素。
泥鳅要挑选大小几乎相同、表面无伤、有活力的鱼苗,放养前在池塘中撒入少许肥料和浮游生物,放养时用食盐水清洗杀菌后放入池塘,放养密度大约在每亩5万尾左右的鱼苗。
4检查防逃措施:泥鳅的身体很小,即使池壁和池堤的洞穴很小,它也能钻洞逃跑,所以饲养员每天巡池的时候,必须检查池边的塑料布是否严实,防逃网是否结实,注意堵塞漏洞,防止逃跑。
泥鳅养殖前景和现状
泥鳅人工养殖时,选择水资源丰富、有黏性腐殖土、排灌方便的池塘,在进出水口位置用细孔的铁丝网拦截,防治泥鳅逃跑,放入育苗前清塘,用生石灰粉或漂白粉撒施消毒,重新加水后种植莲藕等作物。
泥鳅不喜强光,在光照过于强烈时要为其搭建遮阳网,维持泥鳅的正常生长,泥鳅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患上气泡病,导致死亡率升高,养殖时要定期使用木棍搅动池底,将水中的有害气体排出。
养殖泥鳅要选择向阳通风、排灌方便的池塘,并挑选生长健康、品种优良的泥鳅幼苗放入其中,由于泥鳅喜干净的水质,养殖时要每隔三天更换一次水分,保持水质干净,在阳光强烈时,可以向池塘上方覆盖遮阳网。
病害防治。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
3生石灰消毒:在生产中,提前一周左右,采用生石灰消毒。生石灰能消灭多种病原菌及有害生物。生石灰经水溶化后,变成强碱性溶液,能杀死残留在池塘中的杂鱼、昆虫、蚂蟥、清泥苔、水网藻和一些较柔弱的水生植物,以及杀灭寄生虫、病原菌等,因此除菌效果特别好。生石灰的用量每亩1000千克,直接泼洒到汤底,泼洒之后加注新水,经过一周的时间,才能将鳅苗入池。
泥鳅批发市场
5每天打扫卫生:饲养员每天都要打扫池塘边的卫生,尤其是要拔除池埂的杂草,防止杂草过长落入水中,成为泥鳅逃逸的道路。除了打扫卫生,还要打捞池塘里的有害昆虫,要把死鳅打捞出去,如果发现泥鳅有异常现象,及时分析处理。
1池塘曝晒:对于多年使用的池塘,阳光的曝晒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鳅苗入池前30天就要曝晒,将池塘的底部晒成龟背状,这样对于消灭池塘的微生物有很大的好处。
2泥鳅养殖中的水温管理:泥鳅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2摄氏度到30摄氏度,当水温超过30摄氏度时,泥鳅摄食减少,甚至停食钻入土中。所以饲养员要经常测量水温,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每天下午2点左右都要测量一次水温,如果水温过高,要及时加注新水。
泥鳅生长水质较差,将导致其生长能力受损,饲料转化率变低,水体中还会滋生大量*,使泥鳅患病的机率大大增加,出现水体中毒死亡的现象。一般在放养泥鳅苗之后要经常换水。每次换水的时候,要先将池子水先排出去一部分,再注入新水。每周要用生石灰来调节一下水质,池水颜色呈现黄绿色是最好的。
饲料投喂。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