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龙抬头节的节日意义)
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
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是很有讲究的,并且每个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习俗,二月二是龙抬头,这个节日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对于习俗来说还是要注意的,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古时,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龙抬头时节中国部分地区会有“起龙船”的活动,请龙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北方百姓在这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龙抬头”也是农村的农事节。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农时春雨贵如油。倘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
龙抬头节的节日意义
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土地诞”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古人认为土生万物,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社日奉祀土地神。
用黄豆粉面裹着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象征着“财源滚滚”。驴打滚的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十分好看。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豆馅入口即化。
在古代,文昌诞辰这天,会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还会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
龙抬头的由来故事
开笔礼使用的毛笔,是中国传统的书画工具,在中国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制笔、用笔是最富有特色的文化之一。在沈阳,有这样一家笔庄,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所产之笔与*李福寿、上海周虎臣合称“中国三大名笔”,它就是“中华老字号”胡魁章笔庄。
胡魁章毛笔最大优势,当属它的原材料,北方地处高寒地区,特别是漫长的冬季里动物为了保暖、抗寒,其兽毛在这个时期的*是最旺盛的,毛质坚硬挺拔,毛针粗壮,北方冬季的黄鼠狼尾、狐狸尾毫毛粗长丰厚,这是南方所没有的上好材料。自笔庄开创人胡魁章开始,对制笔质量的要求就极为严格,凡是达不到“四德”(尖、圆、齐、健)标准的毛笔,一律不得销售。
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土,而是在离地表一米左右的土崖上挖下来的黄绵土,无污染,经过碾碎过筛后细腻绵软。土需炒到像水烧开一样表面冒土泡,便可倒入小面丁共同翻炒,让土和豆豆零距离接触,直到面丁变得酥脆即可起锅。起锅之后不能马上吃,过筛筛掉多余的土粉之后,就能吃到香酥无比嘎嘣脆的棋子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