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那拉皇后(乌拉那拉·如懿历史原型)
乌拉那拉皇后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改编自书中的内容,即庶妹乌拉那拉宜修嫁入雍亲王府后,以陪产为名在王府暂住,第一晚与雍亲王偶遇,便使雍亲王为之着迷。于宜修有孕期间嫁入雍亲王府,以长姐身份成为
)的姑母。剧中为雍正毕生最爱的女子,也视为唯一的妻子。纯元皇后为人慈孝仁德,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十全十美。
继皇后的出身:《如懿传》中的如懿,乃系雍正皇帝原配嫡后——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的侄女,而且同皇四子弘历青梅竹马、暗生情愫。而《延禧攻略》中的淑慎,为辉发那拉氏,外戚背景非但不强,甚至还处于八旗家族的中下游水平。
不过如懿和那拉氏皇后还是有一个小出入。如懿的全名叫做乌拉那拉·如懿,而历史上的继后则是辉发那拉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乌拉那拉·如懿历史原型
《甄嬛传》和《如懿传》彻底让人记住了那拉氏这个姓。不管是乌拉那拉·宜修还是乌拉那拉·如懿,能成为两代母仪天下的皇后都说明这个满族八大姓之一的那拉氏家族确实很强。
《如懿传》中的如懿就是历史上的娴妃,与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娴妃是同一个人。也就是清高宗乾隆帝的第二位妻子纯帝继皇后辉发那拉氏。虽然姓氏一样,但是所处的地域和部族不同。那拉氏的人散居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等地,又衍生出叶赫那拉氏、乌拉那拉氏、哈达那拉氏、辉发那拉氏。这样看有些乱套,可以举一个例子帮助理解。比如王姓家族,在山东就是山东王氏;在太原就是太原王氏。这些那拉氏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是乌拉那拉·如懿为何一生未能如意,成为悲情皇后?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位皇后出身富贵,家族庞大,年少时娇生惯养,后来虽日渐沉稳但是始终不改倔强的性格,她最该的就是身在宫中却想得一人心,后宫佳丽三千,一个皇后却想着这平常夫妻的一心一意,难道不是注定要悲情一生吗?
清高宗那拉皇后(1718年3月11日-1766年8月19日)那拉氏(又译纳喇氏,纳兰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赠一等承恩公,佐领那尔布之女。清朝首位摄六宫事皇贵妃。
乾隆为何痛恨第二任皇后
作为风流天子的乾隆帝,后宫本有四十多名佳丽。但因满族提倡族内联姻造就的血统,很难让皇帝的后宫中,有真正倾国倾城的美人存在。乾隆帝正是借着出巡之际,摆脱宫禁,前往江南地区风流快活。在銮驾到达杭州之时,乾隆帝便携内监微服出行,在观赏了西湖美景后,这位风流皇帝更是走入青楼,寻欢作乐。再之后令贵妃为了固宠,便将一名绝色*引荐给了乾隆帝。在龙舟之上,乾隆帝看着美人轻歌曼舞,自己开怀畅饮,好不快活。
这一天本是乌拉那拉氏的寿诞之日,乾隆帝风流快活的举动可是让她打翻了醋坛子。十分生气的乌拉那拉氏,奋笔疾书写下了一道谏章。随后乌拉那拉氏以皇后的身份,登上龙舟向乾隆帝递上谏章,乾隆帝无奈只得偃旗息鼓。谏章中虽然是规劝乾隆帝的好话,但此时打扰了乾隆的兴致,还让他尽失身为君主的颜面,乾隆帝必然是恼怒乌拉那拉氏的。就这样乌拉那拉氏被乾隆帝打入了冷宫,被逼削发为尼。
既然能够被封后,说明乾隆也曾钟情于她,乌拉那拉氏到底做了什么让乾隆帝厌弃她呢?乌拉那拉氏性格敦厚,恪守礼教,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也让皇太后十分喜欢她。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让她失去了皇帝的宠爱。这一切都要从杭州那晚说起。
最新热播的《如懿传》让观众们沉浸在周公子精湛的演技中,尤其是在面对几分钟的心理压力时,仅仅通过表情的变化就成功传达了愤怒、惊慌、无助和委屈等情绪。然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并非剧中女主角如懿,而是她的姑母——皇后乌拉那拉氏。在剧中,乌拉那拉氏因为青樱成为福晋而被雍正皇帝以谋篡位之名囚禁在景仁宫,并发誓“至死不再相见”。最终,她为了保全亲族的尊严和青樱的性命,选择含恨饮毒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