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不赡养老人的法律后果)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韩诗外传》是一部记述中国古代史实、传闻的著作。《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儒家类著作。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思想言行的著作。
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意思子女想起赡养自己的父母时,等不及的父母这时已经离我们而去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选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和出自《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故事出处: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里莫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
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十七出:孔子听得皋鱼哭啼,问其故,皋鱼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或作树欲静而风不宁、树欲息而风不停。
不赡养老人的法律后果
唐̇白居易̇柳公绰父子温赠尚书右仆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向无显扬褒[bāo]赠之事,则何以旌[jīng]先臣德,慰后嗣心乎?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古语,意思是“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和出自《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
“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诉我们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原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以此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
人这一生,与父母相伴左右的时间并不长。未成年时期,在父母的庇护下慢慢长大,羽翼渐丰;成年之后离开父母、远行求学,聚少离多;进入社会后,事业、家庭、子女成为自己生活的重心,与父母鲜少交流;人到中年,猛然发现父母的身体已大不如前,才后知后觉:原来这么多年,父母一直在默默地注视着我们、操心着我们、守护着我们,却未曾向我们索取分毫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孝经·纪孝行》有言:「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孝子对父母的侍奉,在日常相处的时候,要十分恭敬;在赡养方面,要尽可能地让父母感到快乐;如果父母生病了,要真心为父母担忧、尽力照料;如果父母去世了,要怀着哀思为父母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
慢慢年岁渐长,苦痛或浓愁,艰辛或无奈,一一堵在你的胸口,有时候想宣泄几句,却发觉有时候文字竟不能倾吐一二。
人啊,就在岁岁与年年的交替中,成长、*,直到死亡。关注诗词天地,后台回复【对偶佳句】查看一生必背650句古今对偶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