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柱国是什么官(徐骁的上柱国有什么用)
上柱国是什么官
上柱国在中国古代是一种贵族封号,主要存在于唐朝,是特别封赠皇亲国戚、功臣等的一种官阶名,地位尊贵,直接属于国公的辅允者。上柱国是唐朝皇帝面向他的亲人、功臣和贵族表达其尊重和荣誉的重要手段之一。
【上柱国是什么官】是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通过互联网学习生活常识、经验和技巧已成为热爱生活的人们的共同选择。让我们一同探索其中的奥秘,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总结来说,上柱国是中国古代尤其是唐朝时期的一种贵族封号,被皇帝授予给亲属、功臣以示尊重和荣誉,尽管并无实际职权,但并不妨碍其在社会地位和皇室关系上的重要作用。
尽管上柱国没有实际的职权,但其象征的尊荣不容忽视。接受上柱国封号的人将被赋予极高的社会地位,并在公共场合享有尊敬和敬畏。同时,这也代表着其与皇帝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深厚的信任。所以,这个荣誉性的封号实际上是皇帝对封赠者的一种符号性的积极评价和重大谢意。
徐骁的上柱国有什么用
另外,从历史角度看,上柱国这个封号在唐朝以后的历史上并未再次出现,可看出它主要作为唐朝精细的封建体制的一部分存在,见证了那一时期封建社会的细致程度和封建体系的复杂性。
唐朝的封建体系严谨,不仅对正式的官职有详细的等级划分,对于荣耀性的封号也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而言,最高的封号为国公,功能性的部分有九等,而上柱国则属于荣誉性封号,没有具体的职务或权利,主要表现为皇帝的荣誉授予。上柱国被视为非常尊贵的身份,通常只赋予皇室亲属和有非凡贡献的功臣。
御史大夫、秘书监、左右散常事、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唐代的官、阶、爵、勋等官职非常复杂,清代比较简单,官职主要九品十八级,而唐从四品之下又有上下之分,一共三十级。这里只说一二品的官职,四品以下的就不多说了。
顾二的上柱国什么级别
唐朝官阶分为九品,分职官、勋官和爵官。简单的说法就是,职官才是实际的官职,手中拥有行政权力,比如尚书令、尚书、中书令、侍中等;勋官是用来表彰有功人士的后人,如上柱国、柱国、开府仪同三司等;爵官是按地位封的,如亲王、郡王、国公、县公等。
唐朝的官员等级有三十多级,分爵、职、勋等太过复杂。因问题只问一、二品官职,所以我只写到从三品,爵官也有女性的官职,但也是虚衔,昭仪、昭容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出来。
正二品的官位在武则天之前,只有尚书令。但李世民在做皇帝之前就曾当过尚书令,所以这个位子没有不识相的敢坐。因此唐代的尚书令一直都是摆设。记得好像只有郭子仪曾被授予这个官职,但他还不敢接受,所以这个官职也是有名无实。也因为这样,尚书令的佐官左右仆射就变成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官职从二品。尚书省是唐代最高行政机关,类似现在的国务院。
第一个(是咱们今天说的三个人中的第一个,未必是大唐第一个)受封上柱国的,是王君廓,也就是演义小说中的瓦岗五虎将排名第二或第三(不同版本排位不同)的大刀王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