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辙之鲋意思(涸辙之鲋的寓意和启示)
涸辙之鲋意思
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
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法。”亦省作“涸鮒”、“涸辙鮒”。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一:“涸鮒常思水,惊飞每失林。”唐李白《拟古》诗之五:“无事坐悲苦,块然涸辙鮒。”明张景《飞丸记·卺合飞丸》:“仰望斗山高,一战前茅功就早。荷恩濡涸鮒,再生踊跃。”陈三立《过樵舍为明宁藩娄妃殉节处》诗:“至今涸鮒容泥滓,祗有轻鸥自往还。”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本篇通过生动的故事,讽刺那些见死不救,而假仁假义的伪善者。监河侯的慷慨许诺,和答应引西江之水给涸辙之鲋一样,都对求助者毫无用处,不切实际,等于空口说白话,所以是虚伪的。
该成语最早是一个寓言故事,读作hézhézhīfù,源自于《庄子·外物》,指的是因为干渴而即将死去的鱼。现在多用来代指那些处在困境或者险境而等待救援的人。其中涸指的是水源枯竭;而辙则是车辙,就是车轮碾压过的痕迹;而鲋则代指鯽鱼。
涸辙之鲋的寓意和启示
绝处逢生读作juéchùféngshēng,多用来形容处在最为季度额时候又得到了一条生路。最早源自于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
嗷嗷待哺读作áoáodàibǔ,指的是饥饿时求食的模样,最早源自于《诗经·小雅·鸿雁》。多用来形容挨饿时的悲惨场面。其中嗷嗷指的是哀鸣的声音。待有着等待的意思,哺有着喂食的意思。
涸辙之鲋是一个古老而富有哲理的成语,意思是指在干涸的河沟中独自挣扎求生存的鲋鱼。涸辙指的是水源枯竭,鲋鱼被限制在一个非常狭小且危险的环境中,生命已经面临巨大的威胁。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生命的坚韧和顽强,
故事起源(StoryOrigin):成语“涸辙之鲋”的故事起源于《楚辞·九章·涸辙之鲋》。在这篇诗中,作者屈原通过描绘干涸的车辙中的鲋鱼来表达自己的孤立无援之感。
使用场景(UsageScenarios):成语“涸辙之鲋”常用于形容在困境中的人或事物,表示其处境艰难,无法挣脱困局。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团队或组织在面临困难时的无助状态。
涸辙之鲋的主人公是谁
延伸学习(Extended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楚辞》和屈原的作品,加深对成语起源的了解。
记忆技巧(MemoryTechniques):可以将成语“涸辙之鲋”与干涸的车辙和鲋鱼联系在一起,形象地描绘出在困境中的无助状态。
详细解释(DetailedExplanation):成语“涸辙之鲋”源自《楚辞·九章·涸辙之鲋》。其中,“涸辙”指的是干涸的车辙,而“鲋”是指一种鱼类。成语中的“涸辙之鲋”比喻在困境中的人或事物,就像干涸的车辙中的鲋鱼一样,显得孤立无援。
涸辙之鲋,汉语成语,拼音是hézhézhīfù,意思是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出自《庄子·外物》。
他忿然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来,在大道上听到呼救。发现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鲋鱼,我问它:‘鲋鱼,你从哪里来?’它回答说:‘我原住东海,你能给我一升半斗水救我一命吗?’我说:‘好!我将要往南游说吴王、越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