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修了多久(红旗渠的历史)
红旗渠修了多久
现在红旗渠已经是国家5A级景区,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由于承载着劳动*的智慧与艰苦奋斗的*,红旗渠一直以来都被用来做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的基地,蜿蜒盘旋的天河成为了一种*的载体。
工程期间,吴祖太的母亲因病去世,妻子为了救人也牺牲,他仍然坚持奋斗在红旗渠工程的第一线,1960年3月的一个下午,王家庄隧洞的洞顶有裂缝,不断地往下掉土块和石头,吴祖太亲自进入到洞内察看,不幸的是,洞顶坍塌,他被巨石砸中,失去了年仅27岁的生命。
总结:劳动*的智慧与*是不能被低估的,在红旗渠建设的过程中,一种专属于红旗渠的*也流传了下来,后世的人们学习红旗渠*,就是在学习艰苦奋斗的*,学习爱国主义*,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
红旗渠刚建成时,解决了民生问题,但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红旗渠已经不再用来输水,而是被开发成了旅游胜地,将曾经的物质财富完美地转化成了*财富。现在红旗渠共建成了青年洞、络丝潭、分水苑三个景区,各有自己的特点,不仅展示出了红旗渠一带魅力独特的风光,更是让人们看到这条人工天河的壮丽景观。
红旗渠的历史
1959年10月份,林县*召开会议,当时的林县**杨贵提出,要想办法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于是号召了专业人员,一起研究这项“引漳入林”的重要工程。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工天河也并非是几天几个月便能建成的。红旗渠总共投资了12504万元,参与群众共有7万人。十年工程内,有八十多个*和群众在艰苦条件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小的才17岁。吴祖太是红旗渠工程的总设计师,接到任务后,他不畏艰险,坚持在前线勘测地形,设计方案。
1960年2月,这项工程终于开始动工,由于灾害连年,又缺乏人手,工程开始地并不顺利。一开始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项工程的难度有如此之大,开工后才发现,自然条件艰苦不堪,预算远远不够,技术人员太少,群众配合度低,种种问题很快暴露出来。
面对群众们的纷纷告状,杨贵也是焦头烂额。1960年3月,杨贵不得不再次召开会议,对各方面的工作重新做了部署,根据群众的抱怨信解决民意问题,又发动群众,招纳贤才,解决石灰难、*男、水泥难等的问题。
红旗渠修渠故事
红旗渠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不仅是旅游胜地,更留下了河南*乃至中国*的宝贵的*财富。21世纪是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把握好前任留下的*财富,用当代优越的条件创建更多更好的财富。
“每年有400万支出,一季度给老百姓发一次钱,一次支出100万。”韩红宇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红旗渠*的接力棒交到他们这一代,不仅仅要帮自己,也要想法设法帮家乡致富,这些想法赢得了父母的大力支持。
“这些故事是听我爷爷给他讲,他给我们讲,这样一代一代往下传。”工作外,魏琳珍常给7岁女儿讲起红旗渠的故事。
“我从小喝着红旗渠的水长大,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林州人,现在从事红旗*传播,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员*讲红旗渠的故事,非常骄傲。”在魏琳珍的记忆里,吴祖太、张买江是她经常讲到的修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