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全诗(小学古诗必背70首)
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全诗
译文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注释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散学:放学。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高鼎(1828年——1880年),字象一,一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有《拙吾诗文稿》。
古诗词通过优美的文字与韵律,可以让我们与先贤对话、与历史沟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译文,想了解
在清朝的文学星空中,高鼎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纳兰容若、龚自珍、王国维、郑板桥那样熠熠生辉,但他的诗作却有着独特的魅力。他笔下的《村居》犹如一颗璀璨的星星,闪耀着不容忽视的光芒。
小学古诗必背70首
诗中的“草长莺飞二月天”,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嫩绿的草儿破土而出,黄莺在天空中翩翩起舞。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大自然的魅力在诗人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欣赏,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人在前两句描写了春天的美景,而后两句则转而描写儿童的生活。孩子们早早地结束了学业,迫不及待地想利用这美好的春光去享受生活的乐趣。他们乘着东风,放飞着五彩斑斓的风筝,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一幕幕充满童真、童趣的画面,使得诗歌更加贴近人心,触动人的情感。
《村居》是一首充满生命力和*力的儿童诗。诗人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表达描绘出春天的美景和儿童的欢乐,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此外,这句诗还暗示了诗人所处的地点是在江南。我何出此言呢?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中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羣鶯乱飞。”可见,“草长莺飞”不仅是用来形容春色的,而且更适合用来形容江南的春色。不过,如今来说,只要是用来形容春色,不论地域,都不算错。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事实上,诗人当时确实身处江南。这首诗写于同治二年(1863)左右,高鼎三十六岁左右,为了避乱,而在浙江宁波的乡村居住,教书为生。
“拂堤杨柳醉春烟”,诗人用“拂堤”形容杨柳轻拂河堤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春风拂面的感觉。而“醉”字的运用,则将杨柳拟人化,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总而言之,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柳树笼罩在蒙蒙烟雾之中,柳枝长长垂下,随风摇曳、袅娜多姿的美丽场景。
引言:草,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生命形态,它顽强、坚韧,古诗中常常以其寓意生命的蓬勃与坚韧。下面我们就以“草”为主题,创作一组含草字的古诗。
总结:通过对含草字的古诗的创作,我们看到了草在古诗中的丰富意蕴,既有生命的坚韧,也有岁月的悠远。古诗中草的形象,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感悟人生。同时,创作过程也让我们体验到了古诗的韵味和魅力,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