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飘清风摇(细雨飘清风荡你在世界另一边)
细雨飘清风摇
过天地,却从未放过你。渐悟也要,顿悟也罢。世间事除生死,那一件事不是闲事。我独坐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仓央嘉措
吧手中剑我情愿,唤回了心底情宿命尽,为何要孤独绕,你在世界另一边,对我的深情,怎能用只字片语写的尽,写的尽,不贪求一个愿,又想起你的脸。萧人凤
那是几年前了,正值暑假,我们古筝学校的同学每天都在为哈夏音乐会紧锣密鼓地排练。演奏的曲目正是古筝版的《青花瓷》。演出的那段时间,每场都会吸引很多人前来*。
青花瓷又称青花瓷器。它以含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胚上绘制花纹,涂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火焰一次烧制而成。钴材料烧成蓝色,着色力强,显色鲜艳,烧成率高,颜色外观稳定。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来自唐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青花瓷成为明代瓷器的主流。康熙达到了顶峰。明清时期,青花、孔雀绿青花、豆绿青花、青花红、黄青花、青花葛釉等品种也被创制和烧成。
他迟疑着打开门。雪地里,瑟缩地站着一个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很瘦,穿得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棉帽。厚厚的'积雪没了他的双脚,他双手揣在怀里,脸冻得通红,衣服上满是雪。
细雨飘清风荡你在世界另一边
素白玉坯,如你素面无华。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狼毫侧锋勾勒出的牡丹细腻清纯,如你回眸一笑的笑颜。思绪渐远,思念那个玄青色的江南小镇,玄青色的下午走出一个丁香般忧愁的女子。玄青色的衣衫将勾勒出的韵味私藏。窗外,有我迷离的眼神,窗内,思索这懵懂的女子。你的盈盈笑颜被江风吹散,去了那我去不了的地方。
元――朴拙之美。元代的青花瓷比唐代的成熟多了。在我看来,唐代的青花瓷绘画的,就是一些花花草草;而元代的青花瓷上的图案更精致,构图更丰满。
禅曰:用朦胧之眼观朦胧世界,就可以看到许多超出世间之外的东西。我不是圣人,所以无法压抑住对这素玉白胚的悸动,我第一次体会到超脱世外的美。第一次体会到真正的美,只是一种感觉。
青花瓷的花纹中瓶身的最为美丽。其中主体是一条栩栩如生的祥龙,它两只眼睛瞪得像铜铃一般大,身上的鳞片一片接一片,爪子也锋利无比。旁边的云在龙的脚脚下变得更加生动了。仔细一看,还真以为这条龙要飞出瓶身了呢!龙之下是波澜壮阔的海,上面的一个个小圆点让画面变得并不单调,艺术鉴赏力高啊。把耳朵接近它,仿佛能听到海浪一浪接一浪的拍击声。
青花瓷的文化底蕴令我心生敬意。在岁月中,走过唐宋的诗风词韵,在风尘里,携来元明的底蕴高雅。它走过几百年的风云历程,历经唐宋元三代的更迭记忆。那莹白纯粹的釉面里,记载了五千年中国走过的风雨历程;那精勾细勒的花纹里,承载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那造型独特的凤凰展翅,蕴藏了古往今来劳动*的匠心独运
没有清风哪里的细雨
这个青花瓷是一个坛子,大概有二十多厘米高,中间最宽处大概也是二十多厘米,上面画的是一朵朵蓝色小花,还有一条条藤蔓,那一朵朵小花形态不一,有的花团紧簇,有的千娇百媚,煞是好看。
我家的橱柜里有一个长满大小缺口的青花瓷花边碗。它总是静静地躺在橱柜里,只有每逢过年的时候,妈妈才会将它拿出来,装上贡品供奉祖先。
在这一百多年里,这个青花瓷传了几代人,被无数双手摸过、拿过,但仍保存得这么完好,一定是祖母一件很重要的东西,她必定叮嘱过后人。
青羽的白鹤独腿站在碗底,仰头望着漫天的大雁激起了它飞翔的欲望,它低声吟唱,一双青翅轻轻抖动着张开,脚下的小溪不是它向往的天地,那青青的眼珠分明透露着它对天空的渴望。飞在天空的`青雁们没有在乎一只想飞的鹤,它们整齐的队形帮它们踏上青青的云,一轮青日大放光芒,插云的峰峦上,挺立的青松向太阳展示着它的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