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是现在的哪个城市(金上京和辽上京)
上京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上京城分南北二城,北名皇城,为皇族居所;南名汉城,为汉族人居所。两城相连呈“日”字形。两城建筑与布局是辽“以国制治旗但,以汉制待*”的政治制度的反映。辽上京作为辽之都城历经204年。
上京是中国辽代都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918年,即神册三年开始兴筑,初名皇都,926年即天显元年扩建,938年即天显十三年改称上京,并设立临潢府,为辽代五京之首。
上京遗址1961年3月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辽上京遗址的保护被列为西部大开发文物重点保护项目。2002年3月13日辽上京保护规则通过了国家级专家鉴定,并由内蒙古自治区**发布实施。辽上京遗址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古代大遗址之一。
又将王都从东京迁回上京龙泉府。从此,上京龙泉府作为都城,直至渤海灭亡。上京龙泉府两度为都,前后达160余年之久。
20世纪90年代,*省考古队对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在《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保护规划》的原则控制下,结合抢救保护等工作,有计划地对上京遗址的建筑遗迹进行了发掘。
金上京和辽上京
鸟山喜一、俄国人B.B.阿格诺索夫等人,在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采集了各种瓦和泥朔佛像等残件,并推断为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故城。
民国二十二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3年-1934年),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考古研究室原田淑人等以东亚考古学会的名义,对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进行了调查、测绘,并对城垣、宫殿、寺庙等重要遗址遗迹进行了考古发掘。
上京(辽朝上京)一般指辽上京遗址,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东南郊,是中国古代契丹政权辽王朝开国皇都上京的遗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神册三年(918)开始兴筑,初名皇都,天显元年926年扩建,天显十三年938年改称上京,并设立临潢府,是辽圣宗以前的统治中心,为辽代五京之首。
辽上京遗址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两部分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总面积约5平方千米。皇城为宫殿衙署所在,为皇亲国戚达官贵族住地;汉城是汉及其他少数民族集居区,作坊遍布。辽上京在辽国军事、政治和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
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为辽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辽上京作为辽之都城历经200余年,至元代辽上京逐渐废弃,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较长的草原都城之一,遗存有皇城残墙、雕花柱础及大量珍贵的文物。
中国三京是哪三京
背山抱水是中国古代城市普遍遵循的营造意象。西周时期的琉璃河古城背依西山,位于大石河以东的高台地上,是迄今*
元大都的宫城与皇城偏于外郭城内的南部,表现了“君人南面以治天下”的思想,即《周礼》中所讲居于天下之正位,强调了“惟王建国,辨方正位”。除了“匠人营国”,大都的总体设计还遵循了《周易》中象天设都、阴阳八卦的理念。
元大都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古高梁河水系的自然特点,将其有机融入到城市形态中,其最具特色之处就是以积水潭(海子)为中心布置城市和环太液池布置宫殿。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新。以水的位置和形态决定大都的城市格局和布置,反映了游牧民族传统的“逐水草而居”的深层意识和生活上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