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任督二脉(打通任督二脉正确方法)
什么是任督二脉
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任督二脉在*诊脉与道家导引养生上相当重要,同时也因武侠小说里渲染与夸张的描述,如可藉由武功高强之人打通自身的任督二脉等,任督二脉一旦被贯通,武功即突飞猛进,故也成为一般人最为熟知的气脉名称。
任督二脉是*理论的一部分,属于“经脉”中的“奇经”。因具有明确穴位,医家将其与十二正经脉合称为“十四经”。
那么怎么做就是接通任督二脉呢?有人说要舌尖抵上颚,这句话是对的。但是怎么舌抵上颚,很多人理解是错的?既然讲就要给大家说透,不然大家看了瞎猜瞎练,还不如不说,以免出错,那就是害人了。从图中可以看到任督二脉并不真正的相通。在督脉和任脉终点点,是不连接的。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督脉主血而升,任脉主气而降。任督二脉用作炼精化气,吃饭不能太饱,清熙宜纳。脏腑吸纳五谷之精,需要转化。这里插入一个知识。气是空气之气,呼吸之气。氣是五谷之精气。
打通任督二脉正确方法
正确的方法就如上面的图。舌抵上颚的目的是为了导引玉液还丹。也就是前面说的从风府穴入脑的精气,转化为身体之炁,即导引真气入丹田。*和西医有交汇地方,西医的解剖结构正好解释了*中穴位和导引术的缘由。所以,练套路要用这种方法,时间久了就会事半功倍。
上切牙中间缝隙往上上颚处有切牙孔,也就是平常人们误解舍抵上颚的那个位置。但是下切牙中间缝隙,下颚处也有相应的凹陷。也就是承浆穴的位置。注意:问题就来了,其实接通任督二脉就是把上切牙孔位置和下切牙凹陷处接通。所以一般人们认为的舌抵上颚的方法是错的。
小周天自有自身的规律,不能强求。练拳到一定程度,身体就会感受到。所以要好好地练拳,把身体调节到一定状态。这个状态处于临界,向内可以求“功”即内劲(也叫武功),向外可以求“术”(各种武技),这才是武术的真正的入门(可参考《关于武术的一些个人理解》)。达不到这个状态,无论怎么练,都会是俗话说的: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炁(也读“qi”)是前两者转化之身体能量(但不只是平常说的体能,含有气功之气的成分)。所以,脏腑吸纳五谷之精,通过督脉升而入风府炁化。身体自有客观的规律依据。不必要苛求自己要怎么走气。身体自然会依规律走脉,不必要强求,强求只会身体出问题。入脑的“炁”,然后会循“任脉”降而入丹田,完成一次炼精化气、玉液还丹,这是道家说的炼丹,其实就是小周天的运化。
女人打通任督二脉的好处
说是似乎很玄乎,其实都是医学有据可依的东西。这个状态也是我前面说到的,身体回归的那个状态。但是着手点,还要从武术的套路开始,所有武术的套路,不外乎要促进身体的回归。所以,从武术的技击性讲内家拳来得慢,但是从内在的入静讲,内家拳的确比外家拳好很多。内家拳,又特别以太极拳为首,所以,太极拳并非大家在广场或者公园中看到的那样。而是在练的时候,首先要放松的接通任督二脉。强调一点,千万但不能意念导引。
先看这张督脉图。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它与脑、脊髓、*又有密切联系。
小周天即任督二脉循环,实则是体内五谷精华转化成所谓的“精气”的过程(督),和玉液还丹的过程(任),完成一圈则完成一次练丹,没有小说里那么玄,但确实有道理可依,这是内劲的秘密,身体的状态决定了体悟的敏感度.因为古代,缺少现代科学技术的佐证,所以很多书籍和小说中,把任督二脉都说的比较玄妙,玄到不至于,只是的确有妙处。
既是练拳,也是练功。这样拳练好了,功也练好了。再加上站桩和*。功会更有收效。但,无论练拳还是练功,都要顺其自然,不能强求,不能意念导引。大家试想一下,小孩子时候睡觉时,舌头的情况,是不是就刚才说的那样子。小孩子出生的时候,本身就是真正的舌抵上颚。所以小孩子时候的身体恢复很快,年龄大了,越睡越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