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的走是什么意思(短兵相接的兵的意思)
走马观花的走是什么意思
(25)供驱使之人,有时含蔑称意。宁代梅尧臣《建德新墙》:“我议欲板筑,群走皆不怡。”群走,指那些替他筑墙的匠人。在那个时代,这些匠人的身份是低微的,所以,他有这样的诗句。
再比如《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碰断了脖子死了。兔走,指的是兔子跑得很快,所以才会撞断脖子死掉。
(19)奉献,赠奉。苏轼《与蒲诚之六首》之五:“欲奉竭次,闻府官尽出,接张省簉,须至旦出城,恐讶不来,走此闻达。”奉上这首诗。
(4)流行;传布。宋代范成大《河豚叹》:“为口忘计身,饕死何足哭。作俑者谁与?至今走末俗。”到现在还流行这样的风俗。
(26)通达。《灵枢经.九鍼论》:“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也。”*理论认为五味是跟人的气血筋骨肉“五体”是一一对应的。
短兵相接的兵的意思
(16)排泄。冯梦龙《笑府.医*》:“一人患病,医家看脉云:‘吃了药腹中定响,当走*,不然定撒些*。’”《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原来缢死的人,大*走了便救不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92课,只讲一个字,即《说文解字》“走”部的部首汉字“走”。请情如下:
(2)步行,*互向前迈动。这是现代汉语走的常用义。比如《木兰辞》:“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再比如鲁迅《故乡》:“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又引申为趋向;归向;投奔。比如《左传.昭公十八年》:“郑有他竟,望走在晋。既事晋矣,其敢有二心?”郑国如果遭到别国的攻击,只有希望和投奔晋国,已经事奉晋国了,哪里敢有二心?又比如《汉书.萧何传》:“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颜师古注称:“走,谓趣向之。音奏。”用趋向之义。
再比如成语“走马观花”,用的也是走的本义。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出自唐代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其中的马,在奔跑,并不是现代汉语中的慢走。
固若金汤的汤是什么意思
(3)往。《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郑玄注:“走,犹往也。”前去拜会之义。又比如《淮南子.说林》:“渔者走渊,木者走山。”渔夫在河边奔走,樵夫在山里兜转。又比如鲁迅《致宋崇义》(1920.pvc折叠门5.4):“往来匆匆,在杭在越之诸友人,皆不及走晤”都来不及前往相见义。
(14)丧失,失去。《五代史平话.梁史上》:“唬得尚让顶门上丧了三魂,脚板上走了七魄。”走同前一句“丧”字义,丧失。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四:“不榨,茶子越放越走油。”放的时间长了油分丧失。
(18)起立;站起。《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王惠认那后生的这一个,正是车户李旺。走起身来一把扭住道:‘你认得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