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怎么死的(李斯怎么被腰斩)
李斯是怎么死的
被秦二世所杀。当时全国*的反秦起义已经风起云涌,为了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李斯同右丞相去疾、将军冯劫劝秦二世胡亥停建阿房宫,减少一些徭役。当时,秦二世正与宫女宴饮作乐,见李斯等人上书十分恼怒,下令将他们逮捕入狱。李斯在狱中多次上书,都被赵高扣留。赵高借机说李斯与其儿子李由谋反,对李斯严刑拷打,刑讯逼供。李斯被迫承认谋反,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被杀死。
八月,赵高发动政变,杀死了秦二世。他本想自立为帝,因百官不从,只得立二世的侄子子婴为帝。不久,子要设计杀死了赵高,并夷灭他的三族。十月,起义军兵临城下,子婴向刘邦投降,不久就被项羽处死。秦国彻底覆灭。
这时,赵高发现他的篡权阴谋已经接近成功了。然而还有最后的一块绊脚石,那就是李斯。可是李斯身居丞相之职,也有相当大的势力,岂能轻易除掉?不过这一切难不倒狡诈的赵高。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诡计,决定先安排一个圈套让李斯去钻。
这时,由二世派往三川郡调查李由罪状的使者得知,李由已在不久前抵抗起义队首领项梁的战斗中阵亡了。使者回来时,正逢李斯被捕入狱,赵高就买通使者捏造了李由的谋反情状,向二世汇报。这样,李斯父子的谋反情节可是“铁案如山”了。
李斯终于来到了秦国,因为他自己的才华,很快就得到了丞相吕不韦的注意,在前几年,李斯一直依靠吕不韦,但是李斯来到秦国并不是为了吕不韦,而是想要接近执掌权柄的人:嬴政。而且,李斯也终于见到了还未亲政的嬴政,作为客卿,李斯很明白嬴政想要干什么,一面是仲父吕不韦,一面是太后赵姬,李斯想要帮助嬴政赢得权力,因此嬴政也十分器重这个客卿。
李斯怎么被腰斩
李斯,嬴政最钟意的丞相,对秦朝的建立立下了大功劳,在秦始皇故去之后,李斯也为秦朝竭尽心血。但是,在公元前208年,李斯却被赵高诬陷谋反,被秦二世腰斩于市,而且诛灭了三族,谁能想到事情的起因却是因为李斯进谏胡亥不要修建阿房宫!李斯从位极人臣,到被腰斩的囚徒,他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李斯并不是秦国人,他来秦国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李斯的家境穷苦,幼年时经常受到富家子弟的欺负,这样的经历让李斯下定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因为有这样的理想,因此他成为了荀子最优秀的学生,师父荀子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李斯,李斯的治国理念渗透着荀子的思想。
李斯等众大臣由于见不到胡亥的面,想要奏请国事,就只能通过赵高,这样一来,只要操作得当,很容易就能杀死李斯。
不得不说,赵高的劝说手段很高明,先抑后扬,先言弊再言利,一步一步的瓦解了李斯的心理防线,使得李斯既不愿,又无奈,只得仰天长叹一声:“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讬命哉。”
沙丘之变,参与者一共为三人,即胡亥、赵高和李斯。而这三人中,赵高很早便是胡亥老师,又身处内廷,因此胡亥对赵高十分亲近。反倒是李斯,在沙丘之变之前,一个为丞相,一个只是不成器的皇子,交集甚少。这就反映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沙丘之变重要参与者之一的李斯被孤立了。而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李斯惨死。
吕不韦和李斯谁是忠臣
因此,李斯尽管身份尊贵,却也比不上皇帝身边最亲近之人,而李斯之死,完全也是因为赵高利用了职务之便,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等。
胡亥即位以后,纵情享乐,不理国事,这也是赵高愿意看到的。但是想要彻底的权倾朝野,李斯显然是一个阻碍。于是赵高便想了一个主意,劝谏胡亥道:“天子之所以尊贵,就是因为面容不能被别人轻易看到,反之如果亲临朝政,就会暴露缺点,有害无益。”而这正合胡亥心意,于是欣然接收。
而赵高的操作手段也很简单,无非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一边对胡亥说李斯故意捣蛋,一边对李斯说只要胡亥有空闲就通知他。一来二去,胡亥就认为是李斯瞧不起他,再加上赵高一旁的蛊惑,李斯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阶下囚。
其次,赵高再次进行了分析,先是从秦国历代换太子以后丞相的结局出发,暗示李斯可能会获得凄惨晚年。再从扶苏的性格出发,阐述了扶苏上位后必定亲近蒙恬,李斯的丞相之位不保。而此时李斯说了一句代表其意志开始瓦解的话,即“听天由命”。
首先,赵高分别从五个方面对蒙恬和李斯进行了对比。即“谁的本事大,谁的功劳高,谁更加深谋远虑,谁更受百姓爱戴,谁和扶苏的关系更好。”此时李斯说:“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可以看出,李斯还能暂守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