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失温是什么意思(怎么知道自己失温)
人体失温是什么意思
提起失温冻死,人们想到的往往是事故。比如浸泡在冰冷的大海里、滞留在酷寒的野外。但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面临体温过低、被“冻死”的风险。据美国CDC官方统计[1],自1999年至2011年,平均每年有1301人死于失温相关的*。当然,大多数失温发生于寒冬户外,但如果条件满足,在温度不算太低的室内,人也可能失温。当人体的热量补给长时间小于热量流失,体温就会不断降低,以致失温。
年龄:儿童和老年人是比较容易失温的群体,因其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其中,老年人是最容易遭受失温威胁的群体。在美国,与失温有关的死亡与年龄密切相关。
失温真正可怕的阶段是人不再颤抖之时。这时,人的*状态变化,可能出现思维麻木迟钝、言语不清、视觉障碍、心律不齐、瞳孔放大等现象,昏昏欲睡,精细运动技能丧失。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有这种情况,千万不要留下他独自一人。
冻伤往往是因为皮肤或受伤组织外露且缺乏运动,有可能会发生很长一段时间才出现*,而失温是因为身体热量的得失无法平衡,进程可能是相当快的。
如果“冻得发抖”,那可能已经徘徊在失温的边缘,等到不抖了,真正的危险就来临了。而这也是失温更不易觉察、更凶险的地方。如果在很冷的时候,你的伙伴一点也没有发抖,而且不再回应你,那么就是十分危险的了。
怎么知道自己失温
失温(hypothermia),也就是体温过低,是指人的核心体温降低至35°C以下。所谓核心体温(coretemperature),是指人体深层脏器(比如*、肝脏)维持运转所需要的温度。这是一个和外周组织温度相对的概念。核心体温的范围十分狭窄,在这个区间内,人体才能发生维持生存所必需的酶促反应。当人体长时间处于寒冷状态,核心体温下降到危险的水平,就面临着失温。
服药:有些*会增加失温的风险,比如巴比妥类*、抗*药和镇定剂。降压药能抑制人体对寒冷的反应,所以服用降压药的老年人更要注意保暖。
在第三阶段,失温者*不醒、失去了痛觉,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进一步下降,有些人还可能出现房颤、心动过速等*。
有20%至50%的失温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将衣服脱掉。这是因为外周血管在收缩到一个临界点后反而开始舒张,大量温暖的血液从核心*流向体表,而这又加速了核心温度的降低。
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人体在调节体温时会动用身体储存的能量,但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结果导致失温或异常低体温。
什么情况下身体会失温
在这一阶段,人体会颤抖、双手麻木、无法完成复杂动作;远端肢体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呼吸快而浅;皮肤上出现“鸡皮疙瘩”,它是尝试使毛发竖立起来形成隔热层。失温者可能感觉疲劳和*疼痛、视力困难,有反常的*多。
失温症主要有两个原因造成,第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是暴露在极低温的环境中;另外一个原因是处于任何一种抑制体内产热机制或增加失温速度的情况下。
有时候失温者反而有温暖的感觉,但事实上这是失温症将要发展到第二期的信号。一种测试病情向第二期发展程度的方法是病人能否使拇指和小指接触,这是*停止工作的第一阶段。
*颤抖通常已停止。说话困难,思维迟钝。暴露的皮肤变蓝、*协调能力几乎完全丧失,不能行走,甚至*。脉搏和呼吸显著减慢,可能发生心率过快或心房纤维性颤动,最终导致心肺*。
——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风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甚至是风镜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暴露在外的身体*过多,面临的风速越大,身体热量也就会相应的加速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