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是什么(恩格尔系数高说明穷吗)
恩格尔系数是什么
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
恩格尔系数在40%-50%,则该国家整体呈现出小康的状态;恩格尔系数在30%-40%,则该国家居民整体上是富裕的;恩格尔系数在30%以下,则相关居民属于极度富裕。
恩格尔系数是依据恩格尔定律而提出的,以统计学的方式得出相关结论,即一个国家越富裕,该国家的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支出占其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越小,而相反的,一个国家的居民越贫穷,则该国家的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支出占其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越大。
恩格尔系数,英文名称为Engel'sCoefficient,具体是指一个国家居民的在食品方面的支出占个人总的消费支出额的比例。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随着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2010年的35.7%和41.1%。[2]
恩格尔系数高说明穷吗
在应用恩格尔系数进行国际比较时,各国的价格体系和福利补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要注意个人消费支出的实际构成,注意用恩格尔系数来反映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会产生误差。
粮价上涨必然导致粮食消费支出增加。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必然会减少非食品消费支出,导致恩格尔系数反弹上升。如果食品价格快速上涨,必然会增加人们的生活负担,变相降低生活水平,引起人们的情绪波动,严重时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恩格尔系数也会急剧上升。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总支出占个人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根据统计数据,19世纪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engel)就消费结构的变化画了一个规律: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家庭收入(或总支出)用于购买食物的比例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或总支出)用于购买食物的比例就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公民的平均收入(或平均支出)越高,购买食品的支出比例越大。随着一个国家的繁荣,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在计算恩格尔系数时,个人消费支出总额需要从购买支出或金融产品支出中剔除。就我国而言,购房支出属于资产*或资产投资。其他个人投资支出不能计入个人消费总额。
二是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应注意可比口径。在中国城市,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的补贴很多,做国际比较时要调整到同口径;
恩格尔系数拉满了啥意思
恩格尔定律是在经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的,仅在其他变量均为常数.的前提下适用,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占收入比例的变化时,还应考虑城市化、食品加工、餐饮业以及食物本身的结构变化对家庭食物支出增加的影响。只有当平均粮食消费水平相当高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会对粮食支出产生重要影响。
恩格尔系数在我国学术界是否适用一直存在争议。持否定意见者认为中国居民的生活状况不符合恩格尔定律。如1997年福建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全国各省中最高,达到62%,*省为59%;而陕西省生活水平较低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宁夏为46%。
除了食品支出,服装、住房、日用品等方面的支出。也说明了在一段时间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增加后出现下降的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金额占消费支出总金额的比重,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这一概念由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他认为,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重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恩格尔系数越小,这个国家的*富裕程度越高;恩格尔系数越大,这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