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的意思(处处闻啼鸟的意思)
春眠不觉晓的意思
用以形容睡醒后听到群鸟争鸣欢叫的情景。[例]抓好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的鸟儿还是会重新增多起来的。人们多么希望有朝一日醒来,又能重温“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境。(黎先耀《寻鸟启事》)
孟浩然有些写景抒情的小诗,风格闲淡清远,含蓄爽丽,耐人玩味。他的五绝《春晓》就流传极广,也最为脍炙人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近人王文濡评此诗时说:“描写春晓,而含有一种惋惜之意。惜落花乎?惜韶光耳。”(《唐诗评注读本》卷三)此话讲得不错,既惜落花,也惜韶光。不过,这种感情表现得比较淡薄,是不关世事的隐逸诗人的感情。清代诗评家认为“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施补华《岘佣说诗》),主张“短幅中藏无数曲折”(黄氏《蓼园词评》)。本诗就有这样的艺术特色。此外,语言清新自然,诗体玲珑剔透,可谓佳作天成,妙手偶得。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意至此忽来一个转折,但仍有诗人思维的轨迹可寻:由“闻啼鸟”而联想到天已放晴,再由天已放晴联想到睡前的夜雨,于是发出“花落知多少”的叹问。这种叹问,或是问人,如同词人李清照浓睡后的“试问卷帘人”,也可能是不经意的自问。因为此时尚在初晓,诗人醒而未起,未及往观,故用问句。在这问句中,流露出一种惜春的情意。
前一句用以形容春困难耐或酣睡不醒。[例]这边几个托腮凝神,那边几个已伏案而睡,正是“春眠不觉晓”呵。(吕金铃《请推开这扇窗》)
处处闻啼鸟的意思
孟浩然的生平:孟浩然生活在唐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诗歌盛行的时代。他一生游历各地,饱览山水田园风光,这使得他的诗作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真挚情感。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春眠不觉晓这句诗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的敬畏与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春天的睡眠体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亲近与感恩之情。同时,这句诗也传递出一种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比如一片竹林,名为竹林禅境,暗含孟浩然的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一个小亭子,名为“诗星阁”,源自卢延让的《吊孟浩然》“高据襄阳播盛名,问人人道是诗星”。一处鹿门寺,便是此山得名的古寺。
比如,《宿建德江》描绘了一幅秋夜旅人的图景,诗中写道: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春眠不觉晓解析
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
在整首诗中,春眠不觉晓作为开篇之句,为后面的描绘春天景象做了铺垫。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鸟鸣、风雨、落花等自然元素,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画面。而春眠不觉晓这句诗,则成为了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春眠不觉晓这句诗,字面上理解是春天里好睡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诗人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春天的舒适与惬意。同时,这句诗也传递出一种宁静、平和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孟浩然追求自然、闲适生活的理念。
《春晓》诗意画《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春眠不觉晓是谁的诗?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那么,春眠不觉晓是谁的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