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取长补短的词语(取长补短的高级说法)
关于取长补短的词语
择善而从:白话释义:后来用“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
截长补短:白话释义:也说绝长补短。截取多余的部分来弥补不足的部分。泛指用长处补短处。出处:《条奏便民五事》:“旧城堙废之余,截长补短,可得十之五。”译文:将之前的城区废墟拿来修修补补,截取多余的部分来弥补不足的部分,可以得到原来的一半。
裁长补短:白话释义:指吸收别人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译文:现在滕国,吸收别人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领先别人许多了。
〖示例〗外来*和本地*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必须互相取长补短,才能有进步。★毛泽东《整顿*的作风》
”;都含有“取长处;避短处”的意思。但取长补短偏重在“补”;指用长处弥补短处;强调“吸取别人的长处”的意思;“
取长补短的高级说法
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出处】:《元史·文宗本纪》四:“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久不视事,及迁同知储政院事,即就职,侥幸巧宦避难就易。
★鲁迅《致台静农》【近义词】: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声东击西【反义词】:以卵击石、飞蛾投火【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回【近义词】:避难就易、避实就虚【反义词】:避实击虚、知难而进【歇后语】:甩西瓜拣芝麻;不背秤砣挑灯草【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避开重大问题与责任避难就易【拼音】:bìnánjiùyì【解释】:就:凑近,靠近。
★《*日报》1955.6.1【近义词】:避难就易【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回避困难避实就虚【拼音】:bìshíjiùxū【解释】: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
弥补自己的短处成语
[释义]: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释义]: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巴金《生之忏悔·我的自剖》【近义词】:避难趋易【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回避困难避难趋易【拼音】:bìnánqiùyì【解释】: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