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为什么善变(关于嫦娥的脑筋急转弯)
嫦娥为什么善变
可玉兔虽然可爱,毕竟还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小动物,为了让嫦娥不感到寂寞,人们又为她在月宫找了个新的伙伴——吴刚。
此后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闻名天下,甚至有人把这段舞蹈和安禄山的起义联系到了一起,借此来讽刺唐玄宗沉迷声色,这也让唐玄宗的游*历更富传奇色彩。
但这依然无法改变月亮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和地位,我们还是将月亮视作美丽和团圆的象征,而这种传统也一定会永远传承下去。
如今虽然人们已经登上了月球,各类飞行器也证实了月球上既没有嫦娥也没有玉兔,更不似唐玄宗描述的那般美丽。
因而在宋代之后,很多应试者的家人都会在中秋时节,用桂花和米粉蒸成“广寒糕”,并以此赠予考生,取广寒高中之意。
关于嫦娥的脑筋急转弯
虽然在后续的故事中,嫦娥有了和后羿见面的机会,但在更多的时间里她在月宫上,还是孤单的一个人,为了让她不那么寂寞,人们在神话故事中又为嫦娥找了两个伴。
相较于蟾蜍,可爱的兔子无疑和嫦娥的形象更加匹配,而且其捣药的传说也为中秋节的赏月活动加上了“厌疫”、“求寿”的含义,这也让中秋节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了。
到了宋代,还有状元李易在春天看到蟾宫仙女织出皇榜,后来自己就拔得头筹的传说,这都让月亮和考试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虽然光怪陆离的故事,显然不可能是真实发生的,但其中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演变,却还是能够映射出每个年代人们想法和认识的不同。
虽然唐玄宗对于月宫中的美景流连忘返,但是身着棉衣的他,竟然也渐渐支持不住月宫中的寒冷了,思索再三后,他便要求净能将自己带回了人世。
善变的神话人物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赏月活动的兴起,以及中秋节日内涵的变化,有关嫦娥的神话故事也更迭出了不同的版本。
他被要求在月宫中砍伐一株巨大的桂树,这株桂树不但高达五百丈,而且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在受到*后会很快愈合。
此时有文人想到了屈原在《天问》中的“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一句,月亮上的捣药者,便自然而然地变成玉兔了。
这种差距令月亮依然保持着从远古自然崇拜时便具有的神秘色彩,这难免令人产生可远观可不可亵玩的感觉,使得赏月情趣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