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似真珠月似弓(露似珍珠还是真珠)
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 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古诗词通过优美的文字与韵律,可以让我们与先贤对话、与历史沟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译文,想了解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诗人在异域的庭院听着乌鸦鸣,嗅着寒露濡湿的桂花香,感慨万千:月圆夜望月之人何其多矣,思乡之愁会飘落到谁家呢?
露似珍珠还是真珠
月牙斜、寒露白,今晚就要和爱人作别了,这杯酒和着寒露的清寒,和着离别之愁而下,唱和新诗,热泪滚滚流淌。
秋露不仅代表着秋愁,也有其清新和空灵的一面。晚唐诗人贾岛说:“清露堕桂花,白鸟舞虚碧。”南宋诗人陆游道:“秋露洗明月,青山涌冰轮。”说明秋露有清香之味,有洗月之妙。
诗人戴月荷锄而归,乡路两旁草丛中的露水打湿了衣裳,他说:湿衣不要紧,可不要使我心寒啊,但愿不要违了我的心愿,但愿今年是个五谷丰登好年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白露是怀乡之“愁”,他在《月夜忆舍弟》里说:
诗人观察仔细,露水落下来,落到荷叶上,只有风吹来它才能滚动成珠儿。如果荷叶翻动呢?晶亮的露珠落到池塘中,又变成了水。细细读来,该诗颇有禅意哲思。
在秋天里恋爱最好,在秋露中怀念最美,颗颗露珠儿一闪一闪亮晶晶,那是爱恋的蓝色背景,也是昨日重现的绿色宝石,照亮了生命中华美的乐章
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意思
以前,乡人认为露珠洁净、清甜,常常于白露节气之后,用器皿抖落树叶草叶上的晨露,澄清之后用来煮茶,润喉祛燥清心。我太姥姥在世时,经常带我到野外采秋露,说小孩子用它擦洗眼睛,会变得心明眼亮,太姥姥也用秋露洗眼睛、疗眼疾,称清洗之后能变得耳聪目明。基于此,从小我就对秋露有种特别的喜爱。
秋露凝结而成的愁绪有许多种,乡愁是晶莹的秋露闪现的最亮光环。东晋陶渊明的夕露之“愁”,是对丰收的期许,
年轻的时候,真正倾心的相遇应该是金风玉露时。野外的蔓草长得又长又柔软,亮闪闪的露珠儿打湿了少年的裤脚,打湿了那个清新柔婉的女孩飘逸的长发,也打湿了少年怀揣着的一颗柔软之心。
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由天空掉下的露水,落到展开的碧绿荷叶上,化身晶莹透亮的水珠,滚来滚去,煞是好看。晚唐诗僧齐己也写到了荷叶上的露珠,其《观荷叶露珠》曰:
秋露,又名清露、白露、寒露,是初秋到深秋一段时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秋露圆圆的亮亮的,还沁凉沁凉的,像一颗颗白亮圆润的珍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比喻得好: